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治疗 >> 治疗心律失常医院 >> 正文 >> 正文

拔罐对心脏的作用大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来源:心律失常治疗 时间:2021-11-13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在皮肤上的某些部位形成真空,进而产生小的可见血肿。拔罐有两种主要类型:普通拔罐和刺络放血拔罐。一般情况下的拔罐只需要通过吸力刺激皮肤,但刺络放血拔罐还可以使皮肤撕裂,从而从皮肤微循环中提取血液。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刺络放血拔罐可能对炎症产生影响:对皮肤的伤害导致β-内啡肽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到循环中。两种激素都可能有助于阻断关节炎的炎症。这一发现表明,刺络放血拔罐法对免疫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它还证明了拔罐疗法通过诱导β-内啡肽和激活阿片类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路径作用于免疫系统。

据报道,腹壁或浅皮切口在针对心肌梗塞(MI)的保护和晚期阶段引发预处理效应。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创伤的远程预处理”(RPCT)。同时还有文献表明,腹部伤害性刺激(ANS)可以产生类似于针对MI的RPCT的心脏保护作用。

为了确定作为创伤或伤害性刺激的拔罐是否对MI发挥保护作用,在该研究中使用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旨在首次评估动物模型中拔罐对心脏产生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动物:选用体重至克的雄性Wistar大鼠。

拔罐方法:普通拔罐即用氯胺酮(50mg/kg)麻醉后,背部剃毛,消毒皮肤。为了抽吸,在颈背上放置直径为1.5cm罐具,将罐中的空气抽至真空,留罐三分钟,间隔1分钟后重复两次。在刺络放血拔罐中,通过用外科刀片(切口数:5至6)在表面上重复穿刺皮肤进行瘢痕化并拔出0.5ml血液。取罐后,用灭菌棉布清除血液,然后用酒精棉对该区域进行灭菌,并在没有覆盖的情况下保持透明和干燥。在刺络放血拔罐后,立即腹膜内给予乳酸林格溶液(2ml/kg)。拔罐大鼠没有表现出不适的疼痛,在笼子周围自由移动,并在恢复感觉后立即喂食喂水。

分组(每组n=7):对照组即30分钟缺血和分钟再灌注(IR)(CO组);普通拔罐组即两次抽吸,不放血1小时IR(DC组);刺络放血拔罐组,即在IR前1小时放血两次(WC组);重复刺络放血拔罐组,即每周进行一次刺络放血拔罐3次,然后大鼠在疗程后1周进行IR(3WC组);假罐组,对大鼠进行与重复刺络放血拔罐相同的实验步骤,不同之处如下:将罐具放置于皮肤上,不进行抽吸(sham组)。

实验结果

血液动力学参数

见表1,实验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MBP)的基线值没有显着差异。缺血导致血压显著降低,在血压恢复到基线水平-融合期。缺血期间心率增加但不显著。

梗塞面积

正如所料,心肌缺血和再灌注诱发梗塞。在30分钟局部缺血和分钟再灌注后AAR和IS显示在图1中。各组之间的AAR没有显着差异。与CO组(50±5%)相比,DC在(28±3%),WC(35±3%)和3WC(22±2%)组中显著降低。在CO和sham之间IS没有显著差异。DC,WC和3WC组之间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然而,重复刺络放血拔罐的效果最好,IS的降低超过50%。

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

拔罐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30分钟缺血期间,CO组的心室异位搏动(VEB),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次数和VT持续时间分别为±51,27±3和70±14s。通过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的大鼠可显著改变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尽管DC组中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但DC和CO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VF发生在75%的CO组中并且持续22±10s,而DC,WC和3WC三组中VF发生率分别降低至50%,43%和33%。

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

[1]拔罐对血流动力学参数本身没有产生任何显著影响

[2]普通和刺络放血拔罐引起缺血30分钟和再灌注分钟后IS的显著降低

[3]刺络放血拔罐显著降低了30分钟缺血期间内VEBs数量,VT发作和持续时间

[4]拔罐治疗后的大鼠VF发生率较低

[5]刺络放血拔罐比普通拔罐更有效

[6]与单次刺络放血拔罐相比,重复刺络放血拔罐具有更多有益效果。

原文链接:

ShekarforoushS,FoadoddiniM.Cardiaceffectsofcupping:myocardialinfarction,arrhythmias,heartrateandmeanarterialbloodpressureintheratheart.ChinJPhysiol.,55(4):-8.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zlxlscyy/7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