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治疗 >> 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 正文 >> 正文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心律失常治疗 时间:2021-11-25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为推广医学电生理研究新成果和高新技术手段,培养科技人才和服务社会。应广大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别是从事电生理研究领域人员的需求,由西南医科大学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生理学会循环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新分类培训班”定于年7月8日至12日在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电子学分5分。届时将由国内外在细胞膜片钳实验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同时学员在有丰富教学与实验经验的培训人员指导下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实验过程,熟悉方法和步骤。

一、主要内容:

二、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元/人(凭学生证半价!!!),包括讲义材料、实验标本、实验耗材、药品试剂、上机操作等(保证每位学员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到电流),不包括食宿。

三、日程安排

四、继续教育学分

根据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年批准,本次培训获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电子学分5分,请各学员严格执行培训时间安排,于年7月8日8:00-9:00进行身份证刷卡签到,于年7月12日17:00-18:00进行身份证刷卡签退,一人一卡,严禁代刷。

五、交通住宿

报到和培训地点:西南医科大学忠山校区心源楼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市内乘坐、、路公交车于西南医科大学站下车即到)

住宿推荐(费用自理):

明珠宾馆(价格约元/晚,距学校1公里,步行约15分钟)

伊顿饭店(价格约元/晚,距学校1.6公里,步行约20分钟)

六、联系方式和回执

请参加培训班的老师、研究人员、研究生认真填写回执,并于年6月30日前Email发回。为保证培训效果,学员原则上不超过60人,以报名顺序为准。

联系人:谭晓秋、雷明

-;1776068

 

电子邮箱:lyxjd

.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电生理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III级科研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开展电生理学研究的单位,是国内尤其是西部地区电生理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

  医学电生理实验室拥有实验室面积余平方米,有膜片钳离子通道研究平台等11个实验技术平台。实验室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电生理仪器,仪器设备总值达余万元。拥有多套主流品牌膜片钳系统,包括美国Axon、德国HEKA、日本光电公司等,其中10套HEKAEPC10、2套AxonB、2套AxonB、以及1套Patchliner全自动膜片钳系统。

  实验室先后指导校内外电生理研究生两百人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17人,硕士余人,涉及20个专业和10医院。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生18人。年和年连续举办全国“膜片钳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37所大学、医院等的86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效果反应很好。实验室与日本德岛大学、日本通产省干细胞中心、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慕尼黑心脏研究中心、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同时实验室接待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美、德、日、英、加等国学者和国内几十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的参观访问,与国内相关院校、研究单位开展联合研究。

主要授课老师简介

曾晓荣

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二级教授,主持和主研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脉痉挛等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和省级课题49项,获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7项,省厅级奖7项。年留学日本学习并引进膜片钳技术,回国后在国内较早建立膜片钳技术平台和医学电生理实验室。年留学德国从事心律失常研究。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首批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教学名师。先后受到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关兵才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研究室电生理技术指导,副教授。年毕业于兰大生物系(理学学士),年毕业于同济医大(生理学硕士)。曾任滨州医学院生理学教师,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系电生理技术指导,4年至8年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和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从事博士后及助研工作。曾从事初级感觉传入信息调制的研究,并首次将膜片钳技术应用于内耳微动脉段的原位细胞。后因个人兴趣,转向对电生理技术本身的研究,对膜片钳技术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主编《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一书。

IsaoInoue(井上勋)

IsaoInoue教授毕业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物理学硕士),~年在美国NIH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作博士后,先后在意大利、法国、英国作访问学者和开展合作研究,现从日本徳岛大学酶研究所细胞情报生物研究室主任职位退休。井上勋博士是英国皇家海洋生物协会会员,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协会终生会员。5年荣获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20世纪最杰出0位科学家”荣誉称号。作为国际知名的电生理学家,他先后在《Nature》、《J.Physiol.》、《PflügersArch》、《CirculationRe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9部。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Hogkin教授的学生,井上先生曾是年诺贝尔奖的竞争者之一。IsaoInoue是我校正式聘请的特聘教授,从年至今先后访问我校近30次,在学校现有平台从事科研工作,在电生理技术指导、论文写作及外语交流等方面给予研究人员给予具体指导,同时也是学校院士专家工作站牵头专家。

杨艳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年以来专职从事心肌电生理学和心脏血管药理学研究工作。熟悉并能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其它生理生化技术于基础及应用研究,有二十多年膜片钳离子通道电流研究经验,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细胞K+和Ca2+电流记录方面积累有丰富经验。近年发表论文余篇,包括《Hypertension》、《JAmHeartAssoc.》、《ATVB》、《JMCC》等。主持主研国家、省、市等课题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拔尖人才。

谭晓秋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心血管生理学和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泸州市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5项。先后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3篇。从事膜片钳实验14年,多次赴日本、德国学习膜片钳等电生理技术,具有丰富的膜片钳技术平台建设和实验经验。

董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博士。6年到美国Brown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升职为研究员。年到美国MaxPlanckFloridaInstituteforNeuroscience任研究科学家。在美期间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年回国,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及课题组长(PI)。为美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神经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长期从事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突触传递和可塑性,视觉系统的功能和发育等领域的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Science,NatureNeuroscience,Neuron,CellReports,J.ofNeurosci.等国际权威杂志。

郝国良

博士,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至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郝国梁博士主要从事交感神经对心脏电生理的调控作用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研究。熟悉膜片钳、多通道矩阵式电生理标测、高分辨率动作电位及钙瞬变荧光标测等电生理科研技术。

上届培训班授课

AxonB

AxonB

AxonA

HEKAEPC10

全自动膜片钳系统

脑片膜片钳系统

人工脂质膜系统

激光共聚焦与膜片钳同步记录系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xlsczlzn/7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