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治疗 >>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 正文 >> 正文

房颤科普小常识

来源:心律失常治疗 时间:2022-7-16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1.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在高血压病、心衰、冠心病、瓣膜病、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房颤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2.房颤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能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但是仍有很多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可谓隐形杀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衰和脑栓塞。

正常窦性心律图

房颤心律图

3.房颤有哪些治疗策略?

①控制心率——治标:房颤发作时,控制快速心室率,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降低栓塞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②复律——治本:即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恢复并长期维持窦律是根治房颤的目标,控制节律的方法目前主要有药物复律、直流电复律、外科手术和导管消融。

③抗凝——长久之计:抗凝是预防卒中及其它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长久之计。CHA2DS2-VASc评分是临床比较常用的一种评估方法,其中≥2分为高危,1分为中危,0分为低危,可以根据血栓栓塞的评估风险决定是否抗凝或选择适当的抗凝策略。由于大部分房颤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也可以通过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卒中。

4.房颤如何预防:

房颤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调控的和不可调控的,高龄、遗传因素、性别差异等为房颤的不可调控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碍等为房颤的可调控因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而心衰和心肌缺血等原发心血管疾病则与房颤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疾病进展加速和恶化预后。虽然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但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房颤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如:健康饮食,适当锻炼、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戒烟戒酒,减轻体重,改善睡眠,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根据类型予以改善等。

撰稿人:李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xlsczlyc/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