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数十年的艰苦奋斗让我国心血管介入技术水平从量变到质变,国内原创优秀技术和器械“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独特风采!我们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医院宋现涛教授分享其关于如何充分应用腔内影像学技术及旋磨技术、改善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效果,以及如何帮助年轻冠脉介入术者快速成长、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看法,以此希望能够为更多年轻术者,尤其是正处在成长中的基层医师提供有益借鉴或者发挥指导作用。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念之转激活内动力成为行业翘楚
问:我们了解到您最初的选择其实并非医学,然而多年以来,您始终身处心内科第一线,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病痛。能否请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成长历程,您是出于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逐渐转变观念,开始热衷医学、并钟情于冠脉介入治疗?
宋现涛教授:“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于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已行走数十载的我来说,选择医学并非本意,其实在最开始我并未想过学医,更未想过要将医学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记得18岁那年我参加高考,当时一门心思想往理工方向发展,所报志愿全为理工科,但因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最后被调剂至医学院校,就这样我迈进了医学这一神圣的殿堂。通过本科及研究生多年的学习成长,我个人对心血管内科领域逐渐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在研究生毕医院心内科工作。其实在刚开始做临床医生时,我内心依然对医学有所排斥,对于未知充满忐忑,但随着后续临床工作的开展,那种不安的情绪逐渐消失殆尽,对于医学的态度也从排斥逐渐转为喜爱。对于这一巨大转变的出现,其实需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吕树铮教授,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其精湛高超的技艺令我非常向往和钦佩。在师从吕树铮教授学习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过程中,在其言传身教之下,我自己也逐渐认识到,很多情况下技术细节可决定手术的成败,亦是影响患者即刻或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力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便成为了我在临床工作中的追求。也正是在对技术细节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中,我逐渐喜欢上了介入技术,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我自身的思维方式相应也在发生转变,从一开始对技术的痴迷,逐步转变为对临床的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xlsczlzn/1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