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治疗 >>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主要心率区间之体感状态和训练效果

来源:心律失常治疗 时间:2020-9-2

最大心率作为基数,大致划分几个常用心率区间

一、简易区:50%~60%

运动出力状态:放松的简单慢跑,有规律的呼吸

效果:初始阶段的有氧训练;减轻压力.

消耗:脂肪和糖份消耗量均比较小.

典型运动:适量运动:简单慢跑,快速健走,骑车

二、燃脂区:60%~70%

运动出力状态:舒服的速度;有点加深的呼吸,可以说话。

效果:心血管健康的基本训练;很好的恢复速度,体重控制。

消耗:脂肪消耗最大,糖份消耗一般

典型运动:慢跑,滑轮,游泳,中速骑车

三、持久区:70%~80%

运动出力状态:中等的速度;说活有些困难了。

效果: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最理想的心血管健康训练。

消耗:脂肪消耗一般,糖份消耗较大

典型运动:耐力训练,滑雪、半马

四、速度区:80%~90%

运动出力状态:很快的速度并有一些不舒服;用力呼吸。

效果: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和极限;提高速度。

消耗:脂肪消耗很小,糖份消耗最大

典型运动:蝶泳,速度训练,千米

五、极限区:90%~%

运动出力状态:疾驰,不能长时间坚持;费力地呼吸。

效果: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和肌肉的耐受能力;提高力量

消耗:糖份消耗最大,基本无脂肪消耗

典型运动:冲刺,米.

这是使用的基数是最大心率,,简单推算方式为-年龄,比如某30岁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为45bpm,其优先训练区域是最大心率的60~70%,综合计算方法是:

理论最大心率=-30=

心率储备=-45=

目标心率下限=X60%+45=bpm

目标心率上限=X70%+45=bpm

所以他/她的优先训练心率范围是~bpm.

一种观点认为,75%是无氧阈的临界心率,运动中超过75%的储备心率就是进行无氧训练了,可参考。用储备心率%+静息心率,来分有氧阈或者无氧阈,另一种是直接用最大心率(HRmax)%来分,就是直接用最大心率乘以不同的百

分比,比如HRmax*(60%~70%)。

算法很多,除非有条件做血液中乳酸含量之类的检测,非专业人士,没必要划分的那么清楚。普通成人在~之间较合适,以上很容易累(乳酸),具体也看各自身体状况。

崔崔0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xlsczyzl/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