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治疗 >>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 正文 >> 正文

10年里5位亲人相继猝死,女子去医院一查

来源:心律失常治疗 时间:2023-2-11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生命往往比我们想象中要脆弱得多。不久前演员高以翔在综艺节目录制中猝死,年仅35岁。

或许不少人认为,猝死和过度疲劳有关,但事实上,有的猝死危险藏在基因里,极有可能一触即发!

湖北女子陷“家族猝死魔咒”

一家5口相继猝死在床

32岁的程瑶(化名)是黄石人,在武汉一家外企工作。妈妈6年前在睡梦中再也没有醒来,哥哥2年前也猝死在床上。10年内家里5位亲人相继猝死,医院做详细检查。

核磁共振、脑电图、心电图、CT……全部正常,程瑶这才松了一口气。谁知年前,身体健康的二舅突然离世,她再次陷入恐惧。

医院再次接受了心脏病基因检测后发现,有2个心脏病致猝死基因位点发生了破坏性突变,很有可能是“Brugada综合征”。

这是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又叫“夜间尖叫猝死综合征”。病人往往在睡梦中死去,在猝死前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喊叫。

预防办法:医生在程瑶体内植入了“植入性心脏除颤仪”(ICD)。一旦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仪器马上就会自动除颤来保命。

剧烈运动时

武汉小伙半年晕厥3、4次

23岁的江夏小伙王飞(化名),是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平时工作很忙。春节过后,王飞突然晕倒过好几次,几分钟后醒过来就像没事人一样,只是晕倒时发生的所有事都不记得了。

王飞和父母一起接受了基因检测,爸爸妈妈的基因都没有问题,但他有一个心脏猝死基因新发突变,被诊断为1型“长QT间期综合征”。医生在问诊中得知,王飞每次晕厥都是在运动的时候,他还有个哥哥,四五岁时游泳溺水死了。

医院心内科医生李宗哲分析,王飞的哥哥很可能是“长QT间期综合征”发作引起的猝死,溺水并非是致死主因。他说,1型主要表现为运动时晕厥猝死。有些人在剧烈运动后尤其是游泳时猝死,很有可能就是它引发的恶性心律失常致死。

预防办法:这一型病人是最幸运的,他们有药可医——长期服用足够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一部分人的QT间期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如果效果不好,也可以植入“ICD”,以防猝死发生。

武汉女子听到闹钟

立马不省人事

3年前,李宗哲接诊了一个30多岁的女性,医院检验科医生,每次家里的闹钟一响,她就会晕厥过去,一年反复晕厥七八次。经过检测,她是2型“长QT间期综合征”。2型病人是声音敏感型,在突然听到噪音、手机铃声或是闹钟声会发生晕厥或猝死。

预防办法:这类病人可以补钾和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但相当一部分人用药效果不好,植入ICD是最有效的保命防猝死的办法。

发现基因突变后猝死几率有多大?

医生表示:“有家族猝死史、经常不明原因晕厥的人,都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建议做心脏病基因检测。”但也不是说找到致猝死基因突变后,就会%发生猝死,只能说这个人有猝死高风险。但发生猝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还需要结合是否有家族猝死史,病人是否有临床症状来综合评判,最后需要通过结合激发实验等临床检测手段来证实。

如果仅仅只是发现了猝死突变基因,病人平时并没有任何症状,激发实验也是阴性,可以不用管它。如果反复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常规检查又发现不了问题,可以先植入一个心脏监测仪。这种监测仪能长时间潜伏在体内“侦查”,准确记录各种心电异常事件,并在出现异常时发出警报,作为预防心源性猝死的第一道防线。

以上3种猝死基因,希望大家一个都不要沾边!除了注意日常作息,部分隐匿型心脏病可提前采取措施!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生命时报、新浪微博、大楚网

编辑:豆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xlsczlyc/8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