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提到吃药,第一反应就是"好苦啊";一提到吃"中药",还没等反应,嘴巴里就都是苦味了。
其实,医生也知道这些药苦,有谁愿意"吃苦"呢?所以,在给病人开中药的时候,不少医生会不自觉的考虑“口味”如何?一锅子、几十味中药加起来会不会难以下咽?
但谈到心律失常的中药治疗,很难避开这一味苦药,它几乎可以荣登"中药最苦榜"前三甲,堪称"赛黄连"的,名字里就带个苦字的——苦参。
来看看《本草正义》中说的"苦药前三甲":“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芩、(黄)连、龙胆(草)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
也就是说,苦参之苦甚于黄连!
苦参
:性寒,味苦。
: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苦参性寒,故可清热;味苦,可以燥湿。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对付湿热的好药!
■什么是湿热呢?简单说,就是身体出现了类似黄梅天的表现,黄梅天就是又潮湿又闷热,身体湿热就会表现为嘴巴粘腻,口干,口苦,心烦,大便粘马桶,还臭气熏天!
■湿热还会全身走,走到肝胆经,就可能出现黄疸;走到膀胱经,可能尿频尿急尿热痛(尿路感染)等。
■根据苦参的归经,它可以治疗肝胆湿热造成的湿热型黄疸,膀胱湿热导致的热淋(尿路感染),大肠湿热引起的痢疾等。
■另外,它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
苦参外用还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皮肤湿热问题,比如皮肤瘙痒、脓疱疮等,用水煎外洗或者坐浴,还可以用于治疗带下阴痒、痔疮等。
■那么这么一味苦药对心律失常有啥作用呢?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参含有多种生物碱,不仅有利尿、抗病原微生物疗效以外,还可以治疗心律不齐。我在临床上用下来感觉它不管是对各种早搏还是房颤,只要用的对,都可明显减少早搏及房颤发作次数。
因为它苦,我也不会用的剂量很大,还会提前给病人打好预防针:"今天开的这几副药可能有点苦哦!"说来也奇怪,不知是提前说明的缘故,还是口味人各有异,很多人吃后反映没有想象中苦。
但我觉得,人的口味也反映了身体的状态,在得病的时候口味是会变的。那些觉得不苦的,可能是病气(如湿热)导致本来就口苦,而这种口苦与苦参的苦味相互抵消掉了,换而言之被苦参治愈了。
苦参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内服3?10g。
脾胃虚寒者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carbonblack.com/xlsczl/8204.html